前言
中國文化起始很多源於易經的概念,以設計的角度而言,廣泛地被應用於建築設計、庭園設計、服裝設計、平面設計等等,以平面設計來說,中國文字的創造就是從易經而來,中國文字是一種高度抽象的圖形,它不僅是字也是圖,用圖來表現事物比文字要更為直觀。字體是一種專門的藝術,因為字體的結構會影響版面的平衡性,影響閱讀的成效。 然而,中國文字和英文字體不同,它本身結構方正,排版上比較容易建立平衡性,可是因為每個文字都是一種圖形,所以每個文字也都有它獨立的意義,當我們排列他的順序的時候,必須考慮它的視覺順序和邏輯順序,不然很容易誤會它的意思,中式的書籍過去以右翻直式為主,在說文解字中有云,過去我們記錄文字的方式是書寫文字在竹簡上,然後將一片片長型的竹簡串聯起來,為了方便和書寫,我們左手拿竹簡,右手拿毛筆,寫完一片就直接放置左測,接著寫下一片,因此閱讀方向是由右到左,裝定書背也是在右側,但是隨著網路普及,電腦螢幕的閱讀方式改變了我們閱讀的方向,加上西方的文化加入,我們逐漸開始接受由左到右的閱讀習慣,不過因為如此也增加了設計師在排版上的困難度,垂直文字和水平文字交錯,在閱讀的時候,版面經常相當混亂,也會很容易遺漏重要訊息。從現代設計的概念來看,包浩斯的提倡藝術與技術的結合,強調以「人」為本位的設計理念,認為設計的目的是人並非產品本身,這種以客觀的角度來實踐其造形設計的理念,排版的目的在於幫助人整理和分析訊息,以達到communication的目的。西方grid systems對於文字排版和字體應用設計影響很大,它影響版面的空間、字體的大小、字體的重量、字體的種類、比例、圖片和文字之間的關係與協調性。
Grid systems來分析中國文字
字與詞
以字來說,每個字除了有獨特意義之外,同樣一個字可以有非常多不同的解讀方式,以詞來說,同樣的詞如果在句子裡掉換順序,就會有不同的意義;如果要了解中國文字的基礎意義,部首的認識就很重要,每個字都有它的部首,部首可以用類別來區分,只要了解部首的種類和意思,那在認識文字的時候,就可以大致領會文字的大意。
結構
中國文字本身是圖像的結合,每個字都是一個方格,所以當拆開每個文字的時候,可以發現它的結構還是相當完整,有的時候一個字是由兩或是三個的部首結合而成。當我們把字拆開,就可以發現中國文字的基本元素,每個文字的結合都有它自己的比例,一個文字的比例結構,會影響文字的輕重,更會影響版面的平衡。
文字順序
當英文句子排列成垂直的時候,必須將它90度旋轉,可是中文可以直接排列,這是在排版的時候很大的差別,中國有一種迴文詩,它是一種傳遞中國文字設計奧妙的經典作品,它本身排列在版面上可以是正方形、長方形或是圓形,他閱讀的方式則是可以下上、左右、前後或是斜角,概念類似於英文的Palindrome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