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次去西安
覺得最感動的就是體驗到中國歷史的悠遠價值
一個城市可以背負這麼多的滄桑輝煌還有故事
前面三天都是會議時間
所以只有零碎的時間可以看看古西安
第一天晚上跟總處的同事去回民街
回民街是西安回族的聚集區,是由多條道路組成的,不是一條特定的道路。從西安市中心向西100多米、穿過鼓樓門洞,就進入了西安回民歷史街區。回民街指的是北院門,化覺巷,西羊市,大皮院四條街道,西安北院門是回民聚集區的一條重要街道,長度大約500米左右,南北走向,特點是青石鋪路、綠樹成蔭,路兩旁一色仿明清建築,或餐飲、或器物,均為回民經營,具有濃郁清真特色,基本上提供了西安多部分回族的美食,如:牛羊肉泡饃、灌湯包、清真水餃、酸菜炒米、烤牛羊肉、各類點心及精美小吃
這裡很奇怪,緊挨著鐘樓鬧市的西大街上的建築非常低矮陳舊,沒有一家大型的購物場所,廣濟街是一條有著一個高高的牌樓的街道,走進去,裡面卻很繁華。回民街上的店門面都不大,外邊看起來總使人聯想到上海吳江路上的小餐店,可是當你一踏進店門就會知道自己估算錯了,窄窄的兩扇門面之後竟然有著禮堂般的大堂,兩個字:大氣。 這裡曾經是隋唐皇城所在地,唐朝末年以後成為普通市民的生活區域。漢、唐時代以來西域商人、學者、使節及其後民留下的諸多文化遺產,使這個區域從生活品質、從城市總體功能的配合、基礎設施的容量都能得到滿足,能適應現代化生活的需要,又體現出我們古城的古老風貌。回民街其實是叫北院門,就是小吃最多的正街。這條街北邊的門正對著西安市政府。南邊的門就是鼓樓的那個門。一般大家逛完鐘樓就都從這個門進回民街。從鼓樓下面的門進去,你就會看到滿滿一條街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美食。
首先,在門口會有很多小攤位買一種叫做“鏡糕”的小食品。有很多口味:玫瑰;藍莓;巧克力;草莓;花生;豆沙等等。在往裡面就有烤羊腿,烤羊排,烤羊肉,烤牛肉,烤牛筋,涮牛肚這些。當地人吃辣很重,麻醬涼皮。西安的涼皮分為米皮和麵皮。都是用調味汁加上黃瓜絲,豆芽和麵筋(面皮有,米皮沒有)等調拌而成。 在快到中間的時候,會看到有“韭餅”,“柿子餅”“江米糕”這類的小吃。“韭餅”口味鹹,像平常吃的菜盒子;“柿子餅”口味甜。有多種口味選擇,“賈三灌湯包子店”這是一家百年老店。只要是來西安的明星,是必來這家店的。他們家的特色除了灌湯包之外就是八寶粥。灌湯包有牛肉,羊肉,還有素的。西羊市裡面有一家羊肉泡饃是要推薦的。叫“老米家泡饃”。,外地朋友都覺得“老孫家”和“同盛祥”最有名。
夜晚西安的溫差是很大的 (氣候雖然是乾冷, 但是回民街的人真的還是很多很熱鬧喔)
這裡很像我們的夜市
到處賣棗子
可是不會挑的我們也不敢亂買
吃的東西就怕吃到山寨版
不過現在老板都很聰明
都會一直教我們試吃~~~
這東西是按摩頭皮的
我在台北的夜市也看過
但是從來沒試過
當天試過之後真是太妙了
整個會讓人發麻喔
這麵筋的味道也是個妙, 吃起來挺像烤肉的
我們有去看大唐芙蓉園
就是看唐朝時期的輝煌啦
秦時,在此開闢了皇家禁苑——宜春苑,並建有著名的離宮——宜春下苑。
開皇3年(公元583年),隋文帝正式遷入新都。隋文帝惡其曲,覺得不吉利,於是命令高熲(隋文帝宰相)為這個皇家園林更換新名。有一天晚上,高熲忽然想起曲江池中的蓮花盛開,異常紅艷,蓮花雅稱芙蓉,遂擬更曲江為「芙蓉園」。
其後,就一直稱此地為芙蓉園,並且有芙蓉湖。至2000年大規模建設曲江新區時,原定名為「長安芙蓉園」,後因要突出唐文化,最終定名為「大唐芙蓉園」。
網站很多介紹喔 http://www.tangparadise.cn/
白天到的時候還覺得沒有什麼,但是到了夜晚跟白天相比,夜晚真的超美的啦!!
晚上在戶外還有安排水幕電影
但是說實話真的很冷喔~ 要坐在室外看電影也得看天氣
很多人看到一半就因為太冷離開了
但是整體來說
這個地方真的很大~
也有很多特色的裝飾與建築
其實是很值得一看低
只有最後一天安排了去看秦始皇的陵墓-兵馬俑
真的是太令人震撼了
這個就另外一篇再寫好了